我心中的本杰明·格雷厄姆

在股票投资领域,人们谈及最多的理念(并非懂得最多)应该就是巴菲特的投资理念,然而很少有人完整深入的学习过此种投资理念,甚至不知道巴菲特的投资引路人本杰明·格雷厄姆。巴菲特在财富上的巨大成功无疑对他的投资理念传入中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使我最早读到的关于股票投资的书籍便是《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罗杰·洛温斯坦著)。

但是10年前我读完这本书后并没有立即进一步寻找关于巴菲特投资的书籍,而是被书中提及的另外两本书《聪明的投资者》和《证券分析》所深深吸引,这两本书都是由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大学大学时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所著,特别是前者,专门写给普通投资者的,更加的吸引了我,我决定先看这本书。那也是我第一次网络购物,在网上买了本《聪明的投资者》,以为快递地址只能写邮局,导致我跑了好远去邮局门口拿书,快递员也是等了我许久。拿到书以后,我深深地沉浸在这本书富有逻辑和说服力的文字上,那是我读过的最令人兴奋的一本书,没有之一,即使到现在依然如此。

关于格雷厄姆本人的介绍我在此不想从头到尾的叙述,默认读者对其已有一个大众化的了解。在此,我只想概述性的说说一些少有人所知或误解的东西。

本杰明·格雷厄姆,在我心中,他既是一位优秀的证券投资领域的学者,也是这个领域获得巨大成功的实践者。

首先,关于前者,他的两本书《证券分析》和和《聪明的投资者》具有划时代意义,历经50年以上,至今仍然具有投资上的理论意义和实践的指导价值,以及他发表的众多论文,都足以证明他是投资学术领域的权威人物。在投资领域,通常很多书只是罗列“传统”的知识点和似是而非的观点,一般只是那个时代的短暂畅销书,却远远谈不上经典。

其次,关于后者,与大多数学术派人物不同,格雷厄姆的理论来源于自己早年在华尔街的十几年实践经验,同时他也用总结出的理论指导实践,理论与实践相互影响、共同进步。不仅指导自己实践,更重要的是深刻地影响了其他投资者的实践。无论是他在纽约的夜校讲课,还是在哥伦比亚大学授课,他总是用现实中的公司来分析,将理论放在实践中去解说和检验,而不像现在的教授那样,仿佛在象牙塔里做学问。

通常广为人知的格雷厄姆理论主要有几个关键词:投资与投机的区别,安全边际、市场先生、价值投资、烟蒂型投资者等。对前三者,我认为大众并没有太大的误读,虽然大部分知道(很可能并未真正理解)的人没有亲身实践所需要的心理素质。对于后两者,近年来成为了很多人的固有甚至是刻板印象,他们认为的格雷厄姆价值投资就是烟蒂型投资,所以将格雷厄姆简单的归结为烟蒂型投资者。我认为这是对格雷厄姆不全面了解所导致的偏见。格雷厄姆的职业生涯主要是1914年-1956年,有42年,至于他在62岁就退休(跟那些投资到80岁的投资家相比,算比较早的了),主要是因为他已经对金钱没啥兴趣了,自己早已是百万富翁,没必要在华尔街再赚取多余的钱。在这42年期间,美国股市存在足够的烟蒂型股票,格雷厄姆用这种价值法投资在以往取得了巨大成功,没必要再去改用其他的方法。但需要强调的是,这并不是说格雷厄姆没有研究或推荐过其他的投资方法。

在其1946-1947年在纽约金融学院的授课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好公司,好股票”、成长股、预测短期盈利投资法都有明确且精辟的论述,尤其认为“好公司,价格整体合理”是一个简单且有价值的建议。对成长股并非像当下很多人认为的那样–没有涉足或思考过,而是看到了成长股投资的利弊。格雷厄姆在他的“两本书”中,很少涉及这些投资方法,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希望编写一本适合证券分析师或普通投资者的标准投资方法,特别对于成长股投资。他认为,发现成长股归根到底得靠聪明或者敏锐,但他不认为这是好的证券分析师的标准品质。他进一步说道:“我并没有任何反对它的意思,只是在我看来,要求具备那些相当稀缺的品质,已经不是证券分析的一般做法或准则”。

纵观格雷厄姆的一生,他是投资领域著作、论文的多产者,后人在读学习他的投资思想时应该更全面、深入。他的投资观点总是富有逻辑性、深刻且令人信服,而不像当下的一些似是而非、经不起推敲的论点。

最近读的《格雷厄姆精选集:演说、文章及纽约金融学院讲义实录》,对我启发很多,使我对格雷厄姆的思想有了更全面的理解,也直接促成了这篇文章的写作。

One Comment

Add a Comment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